| 贵族之家 | | | 译序 | |
译序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 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 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 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 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 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 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 们的歌手和裁判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 不认真研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就不能深刻 理解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和俄罗斯解放运动发 展的历史。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俄罗斯贵族阶级 趋向没落,农奴制的崩溃已不可挽回。一八五 三——一八五六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皇 制的腐败,进步知识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运、 祖国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正是在这个 时期酝酿构思和呈献给读者的。 一八五六年,《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屠 格涅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罗亭》。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的第二部长篇小 说,于一八五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脱稿,最初发 表在一八五九年一月号《现代人》杂志上,同 | 年在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一八八○年,在作 者生前收入作品最全的最后一版文集里,屠格 涅夫本人曾在前言中说:“《贵族之家》获得 了我曾经获得的最大的一次成功。”虽然评论 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但它确实 是俄罗斯经典长篇小说的典范之一。 《贵族之家》的故事发生在一八四二年及 八年以后;主人公拉夫烈茨基是已经丧失了农 奴主“热情”的贵族的最后代表。在某种意义 上,可以说拉夫烈茨基仍然是俄罗斯文学中已 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多余的人”。但他已经不 同于普希金的长诗《叶夫根尼·奥涅金》中的 奥涅金和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 。《贵族之家》发展了“多余的人”这一类型 。奥涅金和毕巧林是利己主义者,他们只考虑 个人享受,他们活着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 ;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的人”却充满热情, 愿意为了大众的利益而献身。然而他们只是模 模糊糊意识到,应该做点儿什么,却不知道究 竟该做什么。米哈列维奇责备拉夫烈茨基无所 作为,说他是“懒汉”。拉夫烈茨基回答:“ ……你最好说说,该做什么”。米哈列维奇却 说:“这我可不告诉你,老兄,这一点每个人 应该自己知道。”其实,就连米哈列维奇那样 的理想主义者,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该做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