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孽海花 | | | 前言 | |
前言前言 在中国小说史上,《孽海花》是一部当之 无愧的文学名著。它的出版,曾于20世纪初 期的文坛引起轰动,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再 版10余次,“行销10万部左右,独创记录 ”(范烟桥《孽海花侧记》)。专家的评论亦 颇为热烈,著名小说研究专家蒋瑞藻在《小说 枝谈》中,转引《负暄琐语》的评论说:“近 年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 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 》为巨擘。”一代古文大师、著名外国文学翻 译家林琴南,对之推崇备至,“叹为奇绝”。 鲁迅对此书亦多有褒扬。然而,不同的声音亦 复有所闻:胡适以为:“《孽海花》一书…… 但可居第二流”。一部小说不仅引起一般读者 的广泛兴趣,以至一版再版,并且招来诸多文 化名人评头品足,这确乎是一件极有趣的现象 。我们今天的读者,尽可以放开自己的眼光去 鉴赏,去评判。为了有助于朋友们阅读,不妨 对作者的经历,成书的过程,以及小说诸般特 征略作评介如下: 作者曾朴,初字太朴,后改字孟朴,笔名 东亚病夫,病夫国之病夫等。江苏常熟人。生 于1872年,卒于1935年。他生活的年 代,恰是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 而曾朴又是一个生性敏感、热心国事之人,因 此而随时代大潮的激荡而沉浮。他19岁即考 中秀才,次年中举,可谓少年得志,名震乡里 。转年即赴京应试,却因试卷墨污而名落孙山 。随即捐官内阁中书,留京供职。越2年,爆 发了甲午海战,中国一败涂地,被迫与日本签 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国 人震惊。曾朴怀抱忧国忧民之志,难耐内阁中 书的闲散空旷,立志进入外交界,以实现“为 国宣劳”的人生理想。为此,而入同文馆学习 法文。至1896年,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衙 门招考章京,曾朴虽以“异才”而闻名京师, 却因不为内阁衙门保举而不得应试资格。其壮 志难酬,悲愤至极,拂袖出京而去。次年,至 上海创办实业,适逢谭嗣同、林旭等维新志士 聚集沪上,谋划变法革新。曾朴为之所动,与 谭、林诸君朝夕相聚,筹谋新政。1808年 ,应康有为、梁启超相召,谭、林等北上京师 。曾朴则因父亲丧葬琐事尚未料理清楚而滞留 沪上。不久,变法失败,谭、林诸君殉难。曾 朴闻讯不胜惊恐,迅即由泸返乡。乡居期间, 与开明士绅丁祖荫、徐念慈、张鸿等人,倡导 新式教育,虽遭顽固势力百般阻挠,但最终还 是冲决各种阻力,创办了常熟第一所小学。又 自办日文讲习班,聘日籍教师任课。19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