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请倪匡代笔始末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倪匡代写了6万多字,由于所写内容过于诡谲、人物发展也违背初衷,在金庸的自我总结过程中逐渐修订删改,变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从而回归了金庸本色。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创作于1963年,在此书连载之前,金庸已经完成了十部武侠小说,其中“射雕三部曲”以侠之大者的气象,奠定了金庸小说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天龙八部》突破了金庸以往的叙事模式,采用了类似水浒传式的群像式叙事模式,情节离奇,线索复杂。正因如此,关于此书的讨论也非常多。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小说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等文本层面的研讨,对于金庸小说中存在的倪匡代笔问题涉及未深。厘清倪匡代笔篇幅及金庸“去倪匡化”方式和原因,对于深入了解金庸武侠世界内核和自我经典化大有裨益。
一、倪匡代笔的篇幅
在此书的连载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件趣事,此事对《天龙八部》的情节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这就是倪匡曾代替金庸参与《天龙八部》的连载创作。当时金庸计划去欧洲游学一段时间,但作为明报主要卖点之一的武侠小说连载不能停止,于是金庸就找来倪匡,请他代笔一段时间,维持天龙八部的连载状态。倪匡欣然应允,两人就这一段时间的创作内容进行了沟通,金庸说:“不必照原来的情节,免得不能连贯,最好写一段自成段落的独立故事。”并提出要倪匡写后交给董千里看一遍再见报的意见。倪匡在对此事的回忆中提到了“三四十天”“六万字左右”。但是金庸在1978年修订后的《天龙八部》后记中写道:“《天龙八部》于1963年开始在《明报》及新加坡《南洋商报》同时连载,前后写了四年。中间在离港外游期间,曾请倪匡兄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兄代写那一段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和全书并无必要联系,这次改写修订,征得倪匡兄的同意而删去了。所以要请他代写,是为了报上连载不便长期断稿。但出版单行本,没有理由将别人的作品长期据为己有。在这里附带说明,并对倪匡兄当年代笔的盛情表示谢意。”
到底是四万多字还是六万左右呢?这就需要结合两个版本的作品进行分析。据倪匡回忆,他代笔的内容在旧版书出版的时候被收进了单行本,这也就意味著邙拾记报局出版的《天龙八部》中有倪匡代笔内容。
当金庸游学回来后,倪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了!”原因是倪匡非常讨厌阿紫。以此为线索并结合连载版与三联版文本对比,可以发现连载版《天龙八部》从第八十九章弟子遭殃开始出现与三联版明显不同的内容,一直到第九十六章招亲榜文故事情节才逐渐一致。更重要的是在这七章内容中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情节:阿紫眼睛被弄瞎了。以此可以推断,倪匡代笔的内容应当在这七章。这几章的情节从慕容覆在酒馆遇到丁春秋,两人打斗开始,丁春秋挥袖弄瞎了阿紫的眼睛,阿紫被游坦之救走;游坦之对阿紫编造了极乐派掌门王星天的身份,为了保护阿紫与丁春秋、叶二娘遭遇了一场;游坦之向风波恶借来一把匕首,将自己的铁头除去,并打败了丁春秋,夺得星宿派掌门人;游坦之、阿紫遇到了波罗星的师兄哲罗星,《易筋经》也被哲罗星夺走,三人随即又遇到了鸠摩智,最终《易筋经》被鸠摩智夺走;鸠摩智骗游坦之与段誉比拼内力,冰蚕内力与朱蛤神功僵持不下,慕容复打算搭救他们,却被一个黑衣人和一个白衣人抢先;游坦之误伤一名丐帮帮众,此人死前遇到慕容复一行,告诉了他们西夏公主招亲一事,慕容复一行人前往西夏,路遇万仙大会。至此,故事情节与三联版合并。
在综合对比连载版与三联版的故事情节之后,可以发现,这七章内容并没有完全删去,明显保留的一个内容就是阿紫眼瞎。在金庸修订作品时曾和倪匡有过一次对话,倪匡说:“阿紫的眼睛瞎了,你怎么办?”金庸说:“我自有办法!”结果阿紫眼瞎一件事对以后的情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加强效果:游坦之为了阿紫,将自己的眼献出,而在小说结尾,阿紫又因为不要欠游坦之任何东西,将眼睛又挖出来。除此之外倪匡所写的一些故事也因为阿紫眼瞎而保留了下来,比如游坦之编造身份照顾阿紫,不过连载版中的极乐掌门王星天变成了庄聚贤。游坦之的铁头也去掉了,去除的方式由风波恶的匕首变为了全冠清的手段。鸠摩智最终还是拿到了《易筋经》,慕容复还是看到了西夏招亲榜文。甚至是救下游坦之、段誉的黑衣人、白衣人也就是萧远山和慕容博这段伏笔,在三联版中也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了出来:段正淳的家臣与段誉谈到姑苏慕容氏家中诡异,慕容博的坟是空的,为之后白衣人慕容博出现埋下了伏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如果以金庸四万字左右的说法,那么游坦之与段誉内力比拼这一奇幻情节不在此列,而这一节从文笔、人物形象、幻想程度上都接近倪匡。以倪匡六万字左右的说法,那么从酒馆大战到慕容复一行得到招亲榜文,恰好六万多字。故笔者认为倪匡所说的六万余字的说法更贴近事实。
二、金庸“去倪匡化”的方式
这些情节是如何从倪匡代笔转变为金庸创作的呢?伴随金庸自我经典化的需求,他对小说进行了多次修订。从情节、文笔风格而言,通过大幅度删减,逐渐将倪匡过于诡请、明显同原本人物、故事设定有违背的地方排除在外,将有助于故事展开的桥段改动为金庸独有的叙事模式。
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倪匡代笔过程中尽量维持金庸先前所创作的形象特征。例如在描写游坦之的时候,倪匡不仅保留了他对阿紫的一片痴心,更是写出了其懦弱、自卑的一面。在说到娶阿紫为妻的时候:
丁春秋道:“在你拜师之时,我说过将阿紫给你做媳妇,如今她瞎了眼,你还要不要她? ”游坦之忙道:“阿紫是神仙般的人物,弟子不敢妄想。”
游坦之明白,阿紫只喜欢慕容复那样的翩翩公子。若是让她知道救她的人便是供她打骂驱使的铁丑,一定大失所望,怎会甘心嫁与自己?他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而在三联版中,虽然这段对话删去了,但是却有了全冠清与游坦之的一番类似对话,全冠清要帮游坦之取下铁头,以免阿紫与游坦之结成夫妇之后发觉游坦之的“铁头怪象”:
游坦之胸口一热,说道:“结成夫……夫妇什么,我倒不想,那……那是不成的,我怎么……怎么配?不过……不过……”
除此之外,丁春秋的残暴、叶二娘的诡异、段誉的痴情,都写得颇为相似。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人在以前的故事中,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人物性格描述。可以说,倪匡在代笔的时候,著实谨慎小心,在不同的情节中,重复著金庸曾经创作过的故事。尽管如此,代笔过程中依然有著唐突之处,主要集中于对虚竹和慕容复的描写。例如,倪匡笔下的虚竹非常胆小怕事:
原来那方桌之下,藏著一人,那人想是因害怕而躲在桌下,这时站了起来,却忘了先钻出桌子,才把桌子顶了起来。
那人站直了身子,双目紧闭,双掌合什,身子还在不住地发抖,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别再打了,别再打了! ”正是虚竹和尚。他是佛门弟子,心怀慈悲,死的虽是星宿弟子,看了也是大大不忍。……更是连连打颤,心中不住口地念佛。……
这段情节虽说符合此前虚竹的人物形象,但未免太过懦弱,与此后虚竹的形象有很大冲突。在此后的版本中,这一系列不符合虚竹形象的描写就被删掉了,只留下了一句:
待得丁春秋大败逃走,虚竹与逍遥派门人会晤,慕容复一行离去,段誉自然而然便随在王语嫣身后。
除此之外,另一个描写不尽如人意的人物就是慕容复了。在倪匡代笔的过程中,慕容复的“人设”高大极了,阿紫第一次见到就对他产生了好感,慕容复见到阿紫也觉得她清丽绝俗,乃至阿紫眼盲,游坦之将阿紫救出之后,阿紫最初认为救她的是慕容复。在慕容复与丁春秋搏斗的情节中,倪匡还专门安排了一段段誉误入战局,慕容复出手相救的情节。酒馆一战结束后,段誉说:
“慕容兄,我要走了。”慕容复道:“我也无事,我们正好一路同行。”
而段誉看到慕容复英俊华贵的神情举止,想到王玉燕对表哥的感情,心下黯然,低头独自默默走了。慕容复反而招呼段誉:
“段兄,萍水相逢,正好长叙,为何遽尔别去? ”段誉正在出神,根本未曾听到慕容复的叫唤,只是自顾自低头向前走去。慕容复叫了几声,不见段誉回声,不禁发出一声轻叹。风波恶大声道:“公子,我去抓他回来! ”慕容复摇手道:“不可无礼,这是大理段公子,今后你们见了他,要如同见我一样! ”
在这一段故事中,倪匡将慕容复写得英俊潇洒武功高强还颇有侠义之风。不过更加凸显慕容复形象的是在“黑汉百僧”一章。游坦之和段誉二人比拼内力,“朱蛤神功”和“冰蚕异功”旗鼓相当难分高下。在这时,鸠摩智想趁机加害段誉,慕容复觉得这二人内功极高,起了爱才的念头,出声制止,并进一步保护段誉。在游、段二人内力比拼更进一层之后,慕容复下定决心要拼死救下这二人:
慕容复呆呆地望著段誉和游坦之两人,突然大声道:“表妹,这一世,我的武功是不能练到这地步的了。他们这一场拼斗,日后必在武林中千秋传颂。在一旁呆看的我,在传说中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王玉燕尚未回答,慕容复已“嘿嘿”冷笑道:“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胆小鬼。我拼著被他们的内力震死,也要将他们两人分了开来,搏个千年留名。”
阿紫向慕容复打听“王星天”是个什么样的人,慕容复见阿紫一脸痴情,就骗阿紫说王星天比他长得还要俊美,武功也是惊世骇俗。经过倪匡这么一大段塑造,慕容复俨然成为了一位长相好、武功好、人品好的“三好武士”。而在金庸接手继续创作后,“招亲榜文”一章马上就讲述了慕容复渴望复国的想法,将之前所烘托出的形象砸得粉碎,俨然是虚伪的骗局一场。
虚竹与慕容复的形象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别,主要原因就是倪匡毕竟不是金庸,他无法把握每个人物在金庸心中的样子。在倪匡代笔之前,虚竹、慕容复出现的时间都比较短,虚竹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就是迂腐、笨拙,在慕容复出现之前,他的丫鬟阿朱阿碧、家将风波恶包不同、齐名之人乔峰已经将他的形象烘托得非常高了。所以在倪匡代笔的时候才写下了懦弱的虚竹、高大全的慕容复。
总的而言,倪匡在代笔的过程中十分谨慎地进行著情节安排,没有继续推进故事发展,在人物形象上也尽量向前文靠拢。不过在这之中仍然可以看到倪匡的痕迹,比如哲罗星骑著大蛇来找波罗星,游坦之和段誉之间一个结冰一个冒蒸汽的内力对决都展现出了倪匡“卫斯理”式的想象力。不过这些情节还是太过奇幻,与修订后的《天龙八部》不和。在《天龙八部》连载时,为了报纸销量,这部小说也不能中断连载,在这种情况下,金庸找倪匡代笔小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倪匡为好友帮忙确实是倾尽全力,“思想负担之重,一时无两,战战兢兢”,而且金庸还请董千里(项庄)先生在文字上进行修改。但是在两次修订之后,倪匡代笔的这段情节除了一条阿紫眼盲的主要情节外,已经荡然无存了。
三、金庸“去倪匡化”的原因
究其原因,一如金庸所说:“一则是倪匡兄代写那一段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和全书并无必要联系……没有理由将别人的作品长期据为己有。”二则是金庸自我经典化的追求促使金庸对这段情节进行大规模的删除、小范围的改动。游坦之靠毒物练功,还能吸人内力直接撞车了同书的段誉,所以在此后的修改中,段誉的武功获取方式变为了北冥神功,并且独占了吸人内力的特性。波罗星与哲罗星情节删除的主要原因则是这两个人与蛇关系太过密切,蛇在金庸连载版小说中出现的次数是所有动物中最多的。蛇,在金庸小说中有著邪恶、阴森、冷酷、诡异、灵巧等多层含义,在修订中,对于以蛇为代表形象的人物就遭到了大规模的删除、修改,波罗星哲罗星在诸多驱蛇人中并不是主要角色,自然戏份被删掉了大半。三是金庸在作品修改中有尽量向现实主义靠拢的“执念”,《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个性与武功本领,有很多夸张或事实上不可能的地方,如“六脉神剑”“火焰刀”“北冥神功”无崖子传功、童姥返老还童等等。虽然《天龙八部》一书比金庸其他小说奇幻色彩更浓厚一些,但是倪匡在游坦之、段誉比拼内力时的描述也确实超出《天龙八部》世界的能力了。如此以来,倪匡代笔的章节最后变成我们所看过的样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https://bailushuyuan.org/novel/traditional/reviews/33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https://www.shuhai.org/articles/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