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 | | | 代序 最后停泊的地方 | |
代序 最后停泊的地方作者:安顿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北京文艺台的 节目主持人孟立,闲谈中说起我正在写这本有 关家庭话题的书以及其间的诸多感慨,她给我 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生长在台湾孤儿院里的孩 子长大成人之后,一心想找到他的母亲,他能 够获得的唯一线索就是一些从一个小山村到新 竹、又从新竹到孤儿院的车票。他因此断定, 这个与他有关的人一定就住在这两个地方之一 。在新竹,他一无所获,就到了那个小山村。 在这里,他知道了有关他去世的母亲的情况。 母亲是一个不幸婚姻的受害者,她在百般无奈 的情况下把孩子送进了孤儿院,但是多少年来 她一直坚持去看望自己的孩子,于是有了那许 许多多的车票。母亲把自己给别人做工的微薄 收入捐献给孩子所在的这家孤儿院,为了自己 的孩子能不受委屈。长大的孩子从一张照片上 看到了母亲,那是孤儿院全体孩子和捐款人的 合影,在照片上,母子俩间隔几个人站着微笑 。母亲的目光不离孩子左右,但孩子却不知道 其实母亲就在自己身旁。孩子有很多话想对母 亲说,现在母亲已经听不到了。贫穷的小山村 只有小学校里有唯一的一架破旧的风琴,孩子 在这架破风琴上弹遍了所有他能记起来的、献 给母亲的歌。那些歌曲响彻山村,所有的人都 | 感到奇怪——今天并不是母亲节呀?! 故事讲完的时候,我们两个成年人相视而 坐,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窗外在刮风, 风把天空吹得非常干净。 在采访和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听到的 是许多个人和家庭或者就是亲人之间的故事, 这也是我所进行的关于当代中国人情感状态的 采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一直非常 相信,家庭带给个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也无处 不在的。 这种影响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烙印,深藏在 血缘的底里。无论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曾经试 图摆脱还是干脆就希望继承,这种影响最终都 会在一个人的行为或者思想里表现出来,当然 ,在表现的程度上会因为不同人的人生态度的 不同选择而有所不同。 启发我进行家庭问题的采访的契机来自对 两性问题的采访过程,此后我开始投入《绝对 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这本书的 采访和写作。受访者的谈话内容更多地集中在 恋爱和婚姻方面,但是在非常密集的采访中, 我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在讲述自己的个体情感经 历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自己的家庭,比如父 母的婚姻状态对自己择偶心态的影响、家人对 自己选择的恋爱对象的基本看法,个人选择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