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婚 | | | 写在前面 | |
写在前面 涂俏>>苦婚 写在前面 我知道,我无法回避,无法躲闪,每一次 经过海湾村的村口,恰巧或是刻意,我都有一 丝牵挂,一点牵绊,一阵茫然。 3年前,我在那里“卧底”采访了两个月 。 3年来,我在村里结识的女伴们,那些另 类婚姻的尝试者、实践者,我曾暗访过的那些 “二奶”,无论是阿洁、阿月,还是阿金 、阿银,除了“扶正”后搬迁至新居的佳佳之 外,我都没有看到她们的命运有什么改变。在 被港人包养的岁月里,她们的生活依旧,甚至 愈来愈艰难,她们的容颜在期望新生活的等待 中逐渐老去。 “二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多年来“只 能做不能写”,对这一群体或个案,一直处于 “封锁”状态。这是一个谁都知道存在,谁也 说不清楚前因后果的男女结合的“怪胎”。我 的卧底“二奶群落”的计划,酝酿了较长时间 。我服务于大陆媒体的时候,老总们觉得我的 主意不错,可以把这个问题拿到阳光下晒一晒 ,但也直率地告诉我,报社是不可能发“二奶 ”一类的长篇新闻报道的。后来,我转到《香 | 港商报》工作,又一次蠢蠢欲动。我卧底“二 奶群落”调查的夙愿,在报社高层领导的大力 支持下,选择与香港米埔隔河相望的一个城中 村,开始实施起来。 在2001年2、3月间,本书中近1/ 5的篇幅陆续见之于《香港商报》,以新闻连 载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在深港两地,一个“包 二奶”及“二奶群落”的冰山一角,终于浮出 水面。一个或者讳莫如深,或者视而不见,或 者遮遮掩掩,或者语焉不详的泛起的沉渣,终 于连续地、较为集中地首次在媒体上“曝光” 。对《香港商报》高层领导和记者同仁们对我 的支持、关心和帮助,我一直心存感念。 那时,在《香港商报》连载的总题是《“ 二奶”生活全纪录——记者卧底窥视“金屋藏 娇”记录不幸女人“酸甜苦辣”》,据发行科 员工说,当时商报的零售量是节节攀升的,对 深港两地是有些触动的。但是,大陆读者对这 一边缘群体依旧是不甚了了。2004年6月 ,《北京文学》刊发了约5万字的调查,题为 《我在深圳“二奶村”的60个日日夜夜》, 新浪网、《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转载, 将我的这次暗访活动旧话重提,引来诸多的社 会关注。 我收到了多个电话和多封信件,向我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