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渡 | | | 一、残灯 | |
一、残灯 一盏特制的佛灯,形状很像个瘦高的“工 ”字。上面那一横,是灯盏,灯芯像一条刚刚 爬上岸的小蛇,头上顶着一小团昏黄的火焰。 下面那一横,是灯座,呈“品”字形。 灯是黄铜制作的,出自一家专门制作佛具 的作坊。我们眼前这盏灯,至少有二三十年历 史,但由于它几乎每天都要被一双枯瘦的。老 妇人的手擦拭几遍,所以至今仍是黄闪闪、亮 铮铮的。实在说来,它比那一小团芥豆般的灯 火还亮些。 昏黄的、幽暗的灯火,把它那吹一口气就 能全部驱净的惨淡之光,弥洒在一间散发着霉 气的家庭佛堂内。 室外,院外,是一九四六年深秋的夜,漆 黑、阴森。 “佛堂”的最尊贵部分是佛龛,立在供案 上。这是乌木制品,形状很像一个小门楼。坐 在其中的瓷佛,胖胖的,像堆起的一团肉,肚 子是袒露的。眉眼,自然是慈悲的、大度的。 那眯眯的笑,像个大傻瓜的笑,又像是憨厚的 庄稼佬儿的笑,然而这是超越了人间一切智者 、圣贤的佛在笑,是嘲讽的笑,又是宽恕的笑 。似乎,在佛看来,数千年发生在人间的凶杀 、欺诈事件,血淋淋的战场和腥味刺鼻的阴谋 | ,都无非是慈母眼中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可笑 多于可憎。 佛的尊号,谁也说不清。在十个有此佛龛 、有此佛像的人家,那垂落在供案前的帷幔上 ,写的字会有十种样子,例如“青灯古佛”、 “南无阿弥陀”、“无量寿佛”、“善财如意 佛”……多种多样。 这家供案前的帷幔上,写的字比较含混、 模糊:“善至佛至,德在佛在。” 一个瘦小的,虽然年高但心里仍不糊涂的 七旬老妇——两千亩土地的拥有者薛门林氏, 蜷缩般地跪倒在供案前的蒲团上。 这时,佛堂内有三个人。一个是薛林氏的 孙媳——十八岁的梁淑训,来自书香大家的少 妇,稳重而严肃。她站在薛林氏的身后捧香而 立。因为祖婆今天这场佛事是为她的丈夫攘灾 ,她也就格外恭敬、笃诚。 薛林氏的身边,并排地放着一个蒲团,上 面盘腿打坐着从净藏庵请来的姑子妙爽,她的 任务是念几卷经,夜里要宿在佛堂内照料“十 个供养”——灯、花、香、烛等物。 妙爽,三十三四岁,面孔美丽而阴冷,但 那眼睛喜欢乱瞟,为人家做佛事时脸上总现出 一种不耐烦、强为之的神态,使佛性很深的人 一眼就看出她的佛心不虔。薛家往日做佛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