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十日谈 | | | 译者的话 | |
译者的话 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 ,十天内讲述了1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 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 、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 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腐败、男人灵 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 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 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本书于80年代后期问世,立即在西方世 界引起轰动。令西方人感到震惊和兴奋的不仅 是铁幕后的神秘,也是举世闻名的卜伽丘《十 日谈》在新时代的复活。然而,《女人十日谈 》在前苏联成为禁书,只缘女作家是持不同政 见者,其犀利的笔触令当局生畏。 前苏联的崩溃,加之我们日渐开放、宽松 的社会环境,使得本书有幸与我国读者见面。 历经沧桑巨变之后再读这本书,更会别有一番 感触和慨叹。 1994年11月28日 于北京方庄 | 序篇 “这么吵的地方怎么能看书呢。”爱玛想 道。她翻了个身,趴在床上,把《十日谈》摆 在眼前,又拉过枕头堵住耳朵,想静下心来。 她已经想好了这场戏该如何开常观众进入 剧场时,见到的不是一般的领座员,而是披着 长袍的修士们;他们负责检票、领座,在昏暗 的剧场里提着古式的灯笼为大家照亮、引路。 她该去一趟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挑一盏合适的 灯笼,画下样子来……舞台上不挂帏幕,一直 就是敞开的,没有灯光,只有一只蓝莹莹的月 亮悬在半空。月光下映出佛罗伦萨城内一角的 轮廓:一眼喷泉旁边有座教堂的大门,门的上 方刻着“人总有一死”几个大字,修士们赶着 马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那马车是收尸的 灵车。还有一口钟,一口常鸣钟——“丧钟为 谁而鸣?”最重要的是,从一开始,戏还没开 始时,整个剧场就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十位 愉快的年轻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讲起了他们 各自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事情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四周 是一片瘟疫、死亡与痛苦的惨景,而这些骑士 、淑女们居然能悠然自得讲起那些或浪漫、或 放荡的故事来取乐。再看看这屋子里的女人们 ,别说是瘟疫,就连一点皮疹都受不了。这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