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羔羊 | | | 序言 | |
序言 沉默的羔羊--序言《沉默的羔羊》还不 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 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 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 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 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 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 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 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 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看之前并不知 道它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只是从“美国之音 ”中获悉这是部奥斯卡获奖片;既然是获奖片 ,似乎总要刮目相看。于是乎看了。想不到竟 是这么一个叫人从头至尾头皮发麻手心捏汗的 故事!尤其是男主人公那双怪异的褐紫红色的 眼睛,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让人感觉着异 样的不安与激动,怕想到它,又忍不住要去想 ,仿佛儿时在黑暗中坐在小凳上听大人讲红眉 毛绿眼睛的鬼怪故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恐 怖的故事,为什么竟取了《沉默的羔羊》为名 呢?影片虽然在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中几次提到 “羔羊”一词,可自始至终“羔羊”的影子一 次也没有出现。当初看片子时因为一直处在头 | 皮发麻手心捏汗的紧张状态,倒没有想到这个 问题,所以直到今年夏天翻译此书之前,对此 一直不甚了了。 暑假开始前不久拿到小说,花了两天时间 通读一遍。结果发现,“沉默的羔羊”是译错 了!从字面看,至少也该译作“羔羊的沉默” (TheSilenceoftheLamb s)。但即使“羔羊的沉默”也不对,不符合 全书的主题。女主人公美国联邦调查局实习特 工克拉丽丝·史达琳出身寒微,父亲是家乡小 镇上一名巡警,一次夜间巡逻时碰上两名窃贼 兼瘾君子,以身殉职。母亲白天在汽车旅馆做 帮佣,夜晚到咖啡馆当厨子,以此艰难地维持 着一家的生活。两年后,史达琳被送往蒙大拿 她母亲的表姐家中寄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仍留 在母亲身边。当时史达琳只有十岁。母亲的表 姐及其丈夫是牧场主,牧场上放养的主要是羊 和马,可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不是腿瘸就 是眼瞎。它们宰杀后被做成胶或肥料,活着拉 走的则将成为狗的食品。史达琳发现这一切后 ,一颗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她想救这些可怜 的牲口,可是年仅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儿又能做 些什么?她决意逃离这个牧场,心想至少可以 带走一头牲口——她到牧场后成了她好伴侣的 一匹有眼病的母马“汉娜”。一天夜里,史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