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猫 | | | 译者前言 | |
译者前言 首先,就书名的译法交代几句。 一九八五年我一动手翻译这部作品,就为 小说开头第一句、也便是书名的译法陷于深深 的困惑。历来,这本书都是被译为《我是猫》 的,然而,我不大赞同。因为,一、原书名不 单纯是一个普通的判断句,就是说,它的题旨 不在于求证“我是猫”,而是面对它眼里的愚 蠢人类夸耀:“咱是猫,不是人”;二、尽管 自诩为上知天文、下请地理的圣猫、灵猫、神 猫,本应大名鼎鼎,却还没有个名字,这矛盾 的讽嘲、幽默的声色,扩散为全书的风格。 问题在于原文的“吾辈”这个词怎么译才 好。它是以“我”为核心,但又不同于日文的 “私”(ゎたくし)。原来“吾辈”这个词, 源于日本古代老臣在新帝面前的谦称。不亢不 卑,却谦中有做,类似我国古代宦官口里的“ 咱家”。明治前后,“吾辈”这个词流于市井 ,类似我国评书中的“在下”,孙悟空口里的 “俺老孙”,还有自鸣得意的“咱”,以及“ 老敝”等等。“敝”,本是谦称,如个“老” 字,就不是等闲之辈了。 我曾写信请教过一些日本朋友与国内作家 、翻译家、编辑,有的同意用“在下”,有的 同意用“咱家”,还有的劝我不要费脑筋耍什 | 么花样,就译成“我是猫”蛮好。于是,我的 译文改来改去,忽而“在下”,忽而“咱家” ,忽而“小可”,总是举棋未定。直到刘德友 先生和冷铁铮先生发表了学术性很强的论文, 才胆子壮了,确定用“咱家”。当然,这是根 据猫公心态和文章风格而定,并不是说“吾辈 ”只能译成“咱家”,近读日本一位已故公使 留下的一篇与中国要人接触的回忆录中,也曾 以谦虚的口气用过“吾辈”一词,我想,这就 不宜译成“咱家”,倒近乎“不才”、“小可 ”…… 至于书名,因为至今日本文学史、甚至《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都译为《我是猫》,已 经深入人心,不便再改,所以,仍依旧译。不 过,书名是“我是猫”,文中却译为“咱家是 猫”,总有点别扭。但只好权且如此,敬候批 评。 《我是猫》,够得上日本的才子书之一, 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夏目漱石,一生才华横溢,只搞十年创作 ,却留下了一系列珍品。他的全部作品,大体 反映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一颗痛苦而不安的 灵魂,反映了他在东方思维和西方文明、在虚 幻理想与残酷现实、在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之 间的艰辛求探与惨痛折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