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敖回忆录 | | | 出版序 | |
出版序 如果台湾没有李敖…… 何飞鹏 十几岁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认识李敖, 只能偷偷地读他写的《传统下的独白》,感觉 李敖似乎颠覆了所有学校中所受的教育。 那时候所知的李敖,是个一袭长袍、特立 独行的台大学生,学问足以与大师胡适往来、 论战,无疑是个梦中的未来英雄。 这个未来英雄,并没有按照我年轻时的想 像,成为体制内认同的当代大师、思想家、文 豪或者史学家(年轻的我,对体制有高度敬畏 ,当然李敖是体制外的英雄毋庸置疑),接下 来只有断断续续的印象:与《文星》纠缠不断 的官司,退出江湖卖牛肉面去,成为思想犯坐 牢,出狱后复出江湖,与名女人胡茵梦结婚、 离婚,继续放言高论,与当权者斗争,办《求 是报》,以一人之力办报,其文字的产量,最 令身为记者的我由衷佩服。 这些远观(无缘认识前)的片断,串成了 对李敖的想像——-个当代具有“特异功能” 的人:博览群籍,巨笔如椽;指责当道,不惜 坐牢;挑战禁忌,不屑媚俗;朋友多,敌人多 ,女朋友更多。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当代奇人 的人生绝对是彩色的,一生中充满曲折变化。 | 高潮起伏。快意恩仇的故事。 在偶然中,我由记者变成出版人,也在偶 然中,我成为李敖著作的出版商,从《蒋介石 评传》、《你不知道的彭明敏》、《你不知道 的司法黑暗》,连续几本书的出版,让我对李 敖的印象,从远观的片断,逐渐鲜活起来。 而这几年,恰好也是台湾变化最大的阶段 :从后蒋经国时代,步入李登辉独揽大权,从 国民党一党独大,到三党鼎立,从社会富裕稳 定,到变乱。危机四伏,这一阶段的李敖,其 实著作已不多(相较其之前的数量),但却用 另一种形态冲击台湾社会,对抗当权者。 电视节目《李敖笑傲江湖》,使李敖的舞 台由平面而立体,由学术政治圈而及于社会大 众,当然一些片断的新闻,诸如代朋友打赢两 亿多的保险理赔案,举办李敖收藏古董拍卖会 ,不时臭骂总统李登辉以及各阶层、领域的名 人等,李敖仍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年虽逾耳顺 ,仍扮演着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角色! 平心而论,新的电子媒体创造了全新的李 敖,让认同李敖的人,每天可以充分接触李敖 。可惜的是,不论是思想家李敖、史学家李敖 或者“最伟大的白话文作家”李敖,现代年轻 的读者们,如非特别有心,相信都无缘认识李 敖这些传统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