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航 | | | 全文 | |
全文 “同胞们,我沉痛地宣告,某种神秘而不 可抑制的病毒已开始威胁整个星球上的生命。 由于该病毒以不可知的途径迅速传播,感染者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出于无奈,我 们只得将患者遗体和现有患者发射到外太空。 我们忍痛舍弃患病的同胞,是为了保障大多数 人的生命安全,这一点希望能得到所有人的谅 解。由于死者和患者人数过多,我们将分批发 射。我宣布,第一批发射准备工作开始……” ——小引 21世纪初,《默》周刊成为世界最畅销 的杂志之一。虽然是华文刊物,其海外记者的 人数却占了记者总数的63%。因此,可以说 《默》是以世界大舞台为着眼点的杂志。一个 《默》周刊的记者证,就是一张最好的通行证 。 我作为一名《默》周刊的海外记者,深切 感受到了这张记者证的分量——它是畅通无阻 的。靠着它,五年前我甚至对本防陈做了专人 采访,那是我津津乐道的一次采访。当时我在 《默》周刊驻N国记者站工作,而莱曼一家( 本、他的妹妹、他的双亲和他的爷爷)是N国 家喻户晓的英雄,他们一家五口都是太空宇航 员,曾驾驶以他们一家命名的莱曼号太空观测 | 船作地球——太阳——天狼星——猎户座—— 蟹状星云的太空观测飞行。本防陈这个具有传 奇色彩的主角,是个热情大方的英俊男子,我 对他的采访是一段非常愉快的经历。 去年12月是莱曼号回到地球的预定日期 ,总部通知正在欧洲工作的我再到N国去,对 莱曼作第二次采访。但不知为什么,整个N国 新闻界对这次重要的回航漠不关心,而预定莱 曼号回到地球的日期已过了半月,任何方面却 都没有一丝动静。《默》周刊北京总部指示我 对莱曼号事件要查个水落石出,但N国航天局 以此事属国家机密为由,拒绝透露任何消息, 使我的工作停滞不前。 在这期间,我接到过一个奇怪的电话。 ——喂,请找陈平小姐。 ——我就是,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这样的,五年前你对本防曼 做过独家采访,这件事我记忆犹新…… 我有点儿激动又有些紧张:莱曼号事件也 许会有线索了,但是对方忽然不说话了。 ——喂,请说下去。 ——我……想和你谈一谈。 ——请你定下时间地点。 我抑制着心中的喜悦,使自己的语调不至 过于兴奋,可回答却让我凉了半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