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赎罪日战争 | | | 前言 | |
前言 象赎罪日战争那样被报纸、广播和电视等 宣传工具作了如此广泛报道的战争,可谓凤毛 麟角。然而极为荒谬的是,报道的情况并不真 实。有几个人真正熟稔令人难以置信的、本已 决定以色列北部的命运的戈兰高地之战和以军 渡过苏伊士运河的快速行动?对于擅长于编造 诱人的极乐世界的阿拉伯人来说,战争只有头 几个阶段。实际上,头几个阶段之后,还有一 个很长的“续篇”。以寡敌众的以色列军队恢 复过来了,他们以非凡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 回击敌人并转入反攻。当他们在两星期后因联 合国强加的停火决定而停止前进时,大马士革 已在他们的火炮射程之内,而开罗也已在望了 。 在本书中,我力图描述这次战争的全貌: 它的成功之处、疏忽之处以及失算之处。这是 一次以军取得惊人胜利的战争。当此刀光剑影 重新遍及中东之际,重述这一战争具有特殊意 义,可以为观察局势提供某种现实的尺度和权 衡的标准。这是一场新型的战争。这次战争提 醒自由世界认清正威胁着西方民主制度的危险 。 显然,一本这种性质的书,是无法面面俱 到地描述的。参战的部队和单位有些详细地记 | 述了,有些只是轻描淡写,有些则没有提到。 然而,这一战争并不仅仅是已记述了的那些部 队和单位的事情,面是在面临严重挑战时刻的 整个军队和全体人民的事情。我与许多使本书 增光的人物的交谈,还有与本书未予收录的人 物的交谈,使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因为在战争开始时的那些严酷而悲惨的日 子里,在排除万难、克服最初挫折和赢得战争 胜利的斗争中,以色列人民表现出坚韧不拔的 民族精神。在我完成本书时,面对那些我试图 详尽地记述他们的集体事迹的人们,我自愧不 如。没有人更比他们渴望和平。然而,也没有 人能比他们更自愿地在需要时作出牺牲。如果 本书能使阿拉伯世界稍为怀疑一下他们所选择 的以战争反对以色列的斗争方式,那么,本书 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我研究工作的各个阶段,均蒙阿米尔· 奥伦先生和里夫卡·雅哈洛美小姐惠予协助。 英娜·弗里德曼小姐提出的文字编辑意见 ,使我获益非浅。谨对他们,以及为全稿打字 的苏姗娜·罗斯小姐表示谢忱。我尤为感激许 许多多坐着与我絮谈,安详而朴实地追述具有 历史意义的事迹的人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