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美疲劳 | | | 序 | |
序序 当电脑敲出这部作品最后一个句号时,我 的心情并不轻松,总感觉心在高空中悬着,不 是担心这部书能否面世,而是牵挂着作品中几 个主人翁的命运——他们能否在这个世界里以 一个正常人的身份活下去。 情人的故事总是很精彩的,情人的故事几 乎总是以悲剧而告终。一次又一次地枯萎,一 次又一次地发芽生长,情人的故事在漫漫的历 史长河里表现着它顽强的生命力。它像悬崖峭 壁的缝隙里长出的野草,绽放出的野花,让人 惊奇,让人去采摘,又让人不屑一顾。 我无意去写一部中国式的《查泰莱夫人的 情人》的书,劳伦斯在他这部不朽的著作中, 己把一对情人的故事写得登峰造极,重复他的 故事毫无意义。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 有着未说完的话,我想帮他接着说。 劳伦斯说:“我一向孜孜以求地为这个目 标工作,使两性关系显得有道理,有价值,而 不是丢人的,可耻的。” 我接着说:“女士们,先生们,当你们的 性爱关系显得疲惫不堪、苍白无力和面临着死 亡之际,你要有道理、有价值地去争取它,去 拯救它。当然,这种争取和拯救,不是丢人的 ,可耻的。” | 这就是我写《审美疲劳》这部书的内涵。 如果将这部书看作是鼓励人们去“喜新厌 旧”,去“性放纵”,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所 追求的是人类的美,外表的,内在的,言行举 止的,当然也包括性、夫妻、家庭和情人。毋 容置疑,两性关系既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也是 牵动社会的神经,是社会文明进化的晴雨表。 我们没有理由对那些“性放纵”的行为不指责 、不批判;我们也没有理由对类似查泰莱夫人 的情人的“有道理、有价值”的两性关系,不 给一席之地。 历史总是在发展,人类的两性关系和情人 们的故事同样如此。电脑和网络时代,使两性 关系和情人们的故事更是五彩缤纷,大放异彩 。2003年情人节前夕,国内一家很知名的 晚报报道:记者在网上BBS发帖子调查“没 有情人的情人节,你打算怎么过?”结果有一 半的网友希望能与“一夜情”不期而遇。记者 又发了个帖子调查“你对你现有的伴侣产生审 美疲劳了吗?”统计结果,有一半以上的网友 承认对自己现有的伴侣己产生“审美疲劳”, 令人叹为观止! “审美疲劳”是一个新名词,我反对把它 和中国大辞典里的“喜新厌旧”、“沾花捻草 ”、“寻花问柳”等成语联系在一起。人都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