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夜 |  |  | 为重印《长夜》致读者的一封信 |  | 
| 为重印《长夜》致读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读者:
 如今我将三十多年前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长夜》送到你们面前,请你们在工作闲暇的
 时候读一读。请你们在欣赏之余,给予批评。
 我顺便将关于这部小说的若干问题,以及我的
 一些创作愿望在解放后未能实现的憾事,在这
 封长信中告诉你们,使你们更容易了解这部小
 说,同时也了解我在创作道路上的部分经历。
 我还要告诉你们《长夜》和《李自成》有密切
 关系,读《长夜》是打开《李自成》的创作问
 题的钥匙之一。因此,我将这封信作为《长夜
 》重印本的代序。
 一
 这部长篇小说写于抗日战争末期,一九四
 七年在上海怀正文化社出版。当时只印了两千
 本,没有引起读者注意,甚至不为人知。但个
 别读过这部小说的朋友给予一定的重视,告诉
 我它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写出了别人不曾写
 过的题材,即民国年间中国北方农村生活的一
 个侧面。虽是中国农村的一个侧面,大概也反
 映了河南全省,也许还包括陕南、陕北、鄂西
 、皖西、皖北、鲁西、冀南等广大农村二十年
 代曾经有过的、大同小异的普遍现实。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虽然也有
 | 虚构,但是虚构的成分很少。小说的主人公陶 菊生就是我自己。我是农历九月间生的,九月
 俗称菊月,所以我将主人公起名菊生。这故事
 发生在一九二四年的冬天到次年春天,大约一
 百天的时间。现在我将这一故事的历史背景告
 诉你们,也许对你们阅读这部小说是有帮助的
 。
 一九二四年的夏天,我从教会办的旧制高
 等小学毕业后,(我没有读过初小)跟随一位
 姓杨的同学到了直鲁豫巡阅使、直系军阀首领
 吴佩孚“驻节”的洛阳。他的巡阅使署在洛阳
 西工。洛阳西工成了当时中国北方军阀、政客
 们纵横捭阖的活跃中心,也是吴佩孚的一个练
 兵中心。他亲自兼师长的嫡系精锐部队是陆军
 第三师,大部分驻扎西工。第三师附属有学兵
 营和幼年兵营。我怀着进幼年兵营当兵的目的
 到洛阳。我的大哥已于春天受到别人怂恿,进
 了学兵营当兵。他对于军队内部的黑暗已经有
 一定认识,坚决不许我当吴佩孚的幼年兵,请
 那位姓杨的同学将我送到信阳,进教会办的信
 义中学,插入初中二年级读书。学校设在信阳
 西门外,浉河北岸,面对贤隐山。
 这年九月,酝酿数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爆
 发了。吴佩孚离洛阳急速北上,由大总统曹银
 任命为讨逆军总司令,进驻秦皇岛,指挥直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