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的精神 | | | 《中的精神》中文版自序 | |
《中的精神》中文版自序 这本《中的精神》是根据我在日本报纸《 东京新闻》和《中日新闻》的专栏“我走的路 ”上分90期连载的内容整理而成的。 1984年1月我出版了第一部回忆录《 天外有天————以文会友》。 我在福州出生后不久,就随家人去了北京 ,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到14 岁去国赴日。我的中国古典哲学知识,以及成 为我的职业的围棋,全都是父亲启蒙的。所以 ,可以说我的根就在中国的北京。 虽然长期远离祖国,但我一直期望着中日 友好出力的宿愿。《天外有天————以文会 友》发表后的这些年,在世界范围内从政治、 经济到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让人震惊的变化。 而我所钟情的围棋界也同样今非昔比。世界各 地的女棋手,她们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甚至有的达到了与男棋手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的地步。我的徒弟芮乃伟取得了韩国围棋国手 的称号,而我的大徒弟林海峰也参加了中国围 棋甲级联赛。 时代在前进,在世界赛上女棋手和业余棋 手打败世界一流棋手的事情也时而发生。 这些年来,中国和韩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实力上已经赶超了日本————围棋在向着 | 国际化的方向飞速迈进。 从1992年开始,我的助手————先 是芮乃伟,后是牛力力————向外界发表了 我的“21世纪六合之棋”的围棋观念,此后 又由中国的专业棋手牛力力用日语将我的观念 付诸文字,该书得以大量地出版。这一系列令 人欣慰的快事,让我感到能够长寿真是幸事。 《天外有天————以文会友》出版后不 久我即从棋坛引退,但我从未忘却过自己的围 棋使命,不曾放松过对围棋的进一步研究。围 棋也如同一门科学,需要不断进步。幸运的是 ,一群年轻棋手云集在我的研究会上,他们将 我的想法、发现应用到实战当中,使它们不断 得到印证和更新————这对我的研究是极大 的鼓舞和鞭策。而这些棋手不但来自当今围棋 强国的亚洲各国,还来自欧美和另外一些国家 。 当初,我抱着通过围棋来实现中日友好的 美好愿望东渡日本,现在,我祈盼“21世纪 六合之棋”能为促进全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 系贡献绵薄之力。 在这一“六合之棋”的研究过程当中,我 对艺无止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能够再接 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 0岁。为了完成我的围棋使命以及希望通过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