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日 | | | 修订本序言 | |
修订本序言 红日--修订本序言 修订本序言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的第二天上午(一九 四七年五月十七日),在我们住村口头,我看 到从山上抬来的张灵甫的尸体,躺在一块门板 上。当时,我有这样的想法:从去年秋末冬初 ,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进攻涟水城,我军在经过 苦战以后,撤出了阵地,北上山东,经过二月 莱芜大捷,到七十四师的被消灭和张灵甫死于 孟良崮,正好是一个情节和人物都很贯串的故 事。后来,我有过把这个故事编织起来写成文 章的想头。差不多日里、夜里、风里、雨里, 都要行军打仗,就是战后休整,也很少空闲, 实际上,我们的工作,不打仗的时候,常常比 打仗的时候还要忙,哪里还有工夫和心情写什 么文章。大概是两个月以后,在夜渡朐河的时 候,连写好的几十页笔记,和收集来的一点资 料如几张七十四师的《士兵报》也丢掉了。 不知是什么缘故,笔下写不成,心里却老 是想写,有时候,竟打起腹稿来,仿佛着了迷 似的。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里,部队住在厦门岛上 ,战事基本结束了。可能是看到了大海的波澜 ,我便理起了已往的断断续续的思绪,打算真 | 的动起笔来。可是,种种顾虑,挡住我的去路 。到三年以后的春天,才硬着头皮写好了故事 梗概和人物详表。由于缺乏那么一股干劲,使 得我在创作道路上步子走得很慢,在相当长的 一个时期里,我不但从脚步慢到停脚不前,而 且下决心不干这件自不量力的重活了。在别人 ,可能早就写了出来,而我呢,直到又一个三 年以后的春天,才以一种试试看的态度开步走 。虽说酝酿、思考的时间比较长,又有那么现 成的很富有文学意味和戏剧性的故事骨胳,作 为进一步进行艺术结构的依托,自己又是在这 个战斗历程里生活过来的,心里自也有了一点 数,自认还不是轻率从事;但把那么一个战斗 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总还觉得是在干着一件冒 险的事情。 我曾经多次反复地考虑过,并且具体地设 想过:不管战争史实,完全按照创造典型人物 的艺术要求,从生活的大海里自取所需,自编 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免得受到史实的限制。 也许是我的艺术魄力太小,我没有这样做。我 认为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都是战争艺术中的 精品、杰作,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在这两 个艺术品上焕发着耀目的光华色泽。就是我军 受了挫折的涟水战役,到后来,也起了成功之 母的积极作用。我珍爱它们,我觉得文学有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