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  现代小说  外国小说  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  古典小说  纪实小说  轻小说  蔷薇言情小说  繁体版

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探析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文学中集中反映了俄罗斯民资在审美、宗教、英雄情结方面的民族特性。透过众多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俄罗斯民族在对待战争、宗教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观念务心理。理解这三种主要的民族特性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文学大有裨益。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认为俄罗斯的文化品质铸就了俄罗斯人的性格。俄罗斯历史上诞生了诸多非凡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凝结着人类对于宇宙自然和社会伦理的思考,哪怕是在战争时期,文学艺术也为抚慰民族情绪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无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深刻还是普希金的浪漫,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还是果戈里的幽默,我们都能真切的感受到艺术对于人类的伟大意义,在俄罗斯带给世界的忧伤矛盾中顿悟生活的本真。

一、艺术审美中的乌托邦精神

去过俄罗斯的人可能会对俄罗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如果是商人,他也许会认为俄罗斯的发展没有这么快,生活节奏也没有发达城市紧凑,但如果是艺术家去过俄罗斯,往往会对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艺术氛围所惊叹。由于地理和自然的关系,俄罗斯民族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想象力,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在漫天飞雪中欣赏绵延的森林,可以说,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铸就了俄罗斯的艺术氛围。虽然善于想象幻想,但是俄罗斯的文学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相比,又是相当人世的,他们希望让俄罗斯每一个普通的平民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薰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发表过经典的革命民主主义言论:美就是生活。让艺术与生活对接,让艺术与文学更好的装点生活,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参透生活的本质。这样的观点在列夫·托尔斯泰身上津现的最为明显,在他生活的最后阶段,他认为用虚构的东西去教育民众太委婉了,干脆直接指明生活的方向。

俄罗斯人善于将生活艺术化,也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在俄罗斯人的美学观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审美乌托邦”的特点。俄罗斯文学大多是沉郁厚重的。主人公常常在情感和道德的两端自责、徘徊,最后次才了解了什么才是正确的抉择。俄罗斯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一直致力于建立“审美乌托邦”,这个虚构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比现实世界更加真实,需要通过这个乌托邦的世界帮他们逃脱现实的束缚。俄罗斯文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揹着沉重的负担,但是能让人看见希望”。

二、宗教的“弥赛亚”精神

俄罗斯民族第一次接受外来文化的侵入就是东正教的引入,这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原本的接受的斯堪的纳维亚的多神教诸神遗留下来的思想与新引入的东正教不断地摩擦、碰撞、融合,因此俄罗斯的宗教信仰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基因。东正教提倡的是自我牺牲精神,这是符合当时俄罗斯统治者利益的,也为俄罗斯的统一刨造了条件。与此同时,蒙古人从13到15世纪对俄罗斯进行了长达240年的专制统治,俄罗斯民族也有东方人的温顺。18世纪之前,俄罗斯的历史是灰色的,国家分裂、宗教摩擦、与蒙古人的斗争、社会混乱等,所以,中世纪的俄罗斯几乎没有科学和艺术上的傲人成就。

但是宗教推动着古罗斯的艺术家们不断探索,虽然这时候的艺术大多数为宗教服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甚至俄罗斯的文学起源也是从记录古罗斯圣徒们的日常起居开始的。可以说,宗教对于俄罗斯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俄罗斯人性格坚强、举止优雅,这些都是东正教所提倡的。加上多年来战争的洗礼,更锻造了俄罗斯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们热爱自己的历史和为这个民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名人和英雄。因为怀揣过去,每一个俄罗斯人骨子里都有一个担当“救世主”的使命感。这个民族经历了多次侵略,从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能够与瑞典人斗争20年,最终圣彼得到的建立到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最终还是失败,再到列宁格勒被困900天,俄罗斯人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所展现出来的顽强勇敢、绝不屈服的精神让世界折服。高尔基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诗句就可以看出俄罗斯人身上折射出来的“弥赛亚”精神。纵观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一种厚重感和悲剧感,合上书那种挥之不去的沉郁和忧伤还是会萦绕心头。被称为“平民贵族”的手风琴,常常演绎空旷的广场、寂静无人的自桦林和神秘的林荫小道⋯⋯

“忧郁”几乎是俄罗斯文学巨匠所共有的特点,无论是果戈里的批判主义精神,赫尔岑的向往社会主义,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激进,这种为民族牺牲奉献随处可见,这种情怀正是由于东止教所宣扬的“隐忍、奉献、受苦”的教义。如今,这种“弥赛亚”精神在普京的治国方略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中重要一点就是重塑大国形象,他正是用“弥赛亚”思想唤起俄罗斯民族凝聚力的。

三、英雄主义情结

俄罗斯的文学起源于宗教,成就于战争,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文学作品几乎都与战争有联系。最早的就是《壮士歌》,也可以翻译为《史事歌》。这些口口相传而形成了史诗讲的基本都是古罗斯各部落之间英雄的战斗事迹。还有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这是俄罗斯文学起源的一座丰碑,这部史诗描述的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在伊戈尔战败被俘后。他的妻子在基辅的城头哭诉。她的哭诉,是俄国文学最早的最具有悲剧性的一个段落。这也是俄罗斯战争文学的一个特点,他们崇拜战争,但是却往往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战争中的悲剧。到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进入了普希金的时代,普希金将自己置于一个战争旁观者的角色,将战争描写成一场游戏,开启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战争主题的先河。

英雄主义情结体现的另外一个实例就是决斗。俄罗斯几乎所有的贵族都与决斗沾过边,即便不是自己亲自参加决斗,也充当过决斗的裁判。俄罗斯贵族将决斗视为荣誉和体面的象征,“贵族可以丢掉生命,但是不能丢掉个人的声誉”。例如屠格涅夫父与子》的主人公巴扎罗夫不喜欢决斗,认为决斗是十分愚蠢的,但当巴维尔向他提出决斗的挑战时,他却不能拒绝,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名誉和自尊。巴维尔认为决斗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这是十分符合逻辑的,巴扎罗夫却显得十分被动,因为产生决斗现象的文化系统是他所陌生的,这令他感到手足无措。另外一部巨作《战争与和平》中也提到了决斗的情节。恶棍道洛号夫厚颜无耻地公开挑逗彼埃尔的妻子,把侮辱彼埃尔的名誉当作乐事。已经出离愤怒的彼埃尔尽管性格善良、软弱,也认为决斗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情,但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他还是想流氓洛号夫提出了决斗。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民族比较感性,情感往往能够战胜理智,理性分析能力比较弱。尽管后来经过彼得一世的改革后,俄罗斯收到了西方文化思想影响,但是骨子里的意识还是直觉主义,遇到事情习惯于感情用事。正是由于这种民族性格使然,俄罗斯人往往被各种情感所左右,性格比较偏激、易怒,骨子里的英雄主义情结往往促使他们做出非理性的选择。透过文学作品中诸多决斗的情节,可以探寻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非理性特征,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俄罗斯文学大有裨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https://bailushuyuan.org/novel/traditional/reviews/20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https://www.shuhai.org/articles/28/

白鹿书院  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  现代小说  外国小说  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  古典小说  纪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