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洋岛 | | | 译序 | |
译序 传说大西洋中曾有一岛,名亚特兰提斯( 今译作大西洋岛,亦有译作大西洲者)。岛上 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文明昌盛。公元前九千 六百多年,忽为海浪所吞,从此杳无踪影,后 人只能在公元前七世纪戈麦尔和公元前三、四 世纪柏拉图等人的著作中读到或略或详的记载 。这些记载成了不少作家取得灵感的源泉,启 发他们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英国弗 兰西斯·培根的小说《新大西洋岛》,西班牙 雅辛托·维尔达格的史诗《大西洋岛》。其中 ,法国彼埃尔·博努瓦的《大西洋岛》则是独 辟蹊径,别开生面,将沉没的海岛与古海中浮 出的撒哈拉大沙漠联系起来,导演出一幕惊心 动魄的悲剧。 《大西洋岛》并不是法国文学史上不可或 缺的重要作品,它只是一部家喻户晓、人见人 爱的优秀小说。 这本书的作者彼埃尔·博努瓦是中国读者 所不熟悉的,他的作品似乎还未曾介绍过。他 生于一八八六年,卒于一九六二年,年轻时曾 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地生活多年,受过良 好的法律、文学和史学方面的教育。他于一九 三一年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写有两部诗集和 四十多部小说,拥有大量的读者。 | 在法国,谈到某位作家,人们常常称为某 书的作者,而不必指名道姓,所提到的作品当 然是这位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巴尔 扎克被称为“《高老头》的作者”,斯丹达尔 被称为“《红与黑》的作者”,福楼拜被称为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等等。在法国人 的笔下,彼埃尔·博努瓦被称为“《大西洋岛 》的作者”。 翻译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总要多少给可能 的读者一些东西,或者启迪其思想,或者娱悦 其精神,或者广博其闻见,或者增长其知识, 至少不要浪费其宝贵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能 够使读者同时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的作品,是 极少的;而且,能够使各种水平的读者都说一 声“好”的作品,也为数不多。古今中外,莫 非如此。《大西洋岛》这本小说,自然不属于 那“极少”之列,但把它列入“不多”之类, 却有几分把握。见仁见智,不同的读者未尝不 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所收获。 《大西洋岛》初版于一九一九年,全法国 立刻为之风魔,次年获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 ,后来又接二连三地被搬上银幕。六十年过去 了,它的平装本仍在大量印行。时间证明了它 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值得探究的是,《大西洋岛》的生命线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