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崩溃 | | | 前言 | |
前言 常青 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人 与人之间不再有关怀,除了“金钱”之外,什 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意义。美国当代作家 罗伯特·利伯尔曼的长篇小说《崩溃》鲜明地 揭示了这一观点。 《崩溃》一书中主人翁努德尔曼在以号称 世界最富有的美国为背景的社会里,历经挣扎 之后最终发出了绝望的呐喊:“我需要的不过 是小小的帮助,是一句鼓励的话……可是他们 究竟在哪里?”努德尔曼是一个典型的金钱社 会的悲剧缩影,他走向崩溃的历程,充分展现 了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的种种弊端。 小说卷首引用约翰·肯尼斯·戈尔布利斯 《富有社会》中的一段话:“不能说财富不能 带来好处,也不能说财富不能带来坏处。虽然 人们经常这么说,但却从来没有拿出过有普遍 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性。”他 对富有社会里“金钱”的意义提出了质疑。如 果一个社会统治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只有一个绝 对权威,无论这个绝对权威是金钱还是权力, 这个绝对权威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刻,也就是它 开始走向堕落和崩溃的时刻。 努德尔曼之所以从一位有名望的教授一步 | 步滑向社会的最底层,就是因为他失去了赚取 财富的能力。他的悲惨命运始于失业,三年的 失业把他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穷苦人。经济 地位的巨大落差导致他社会地位和声望的急剧 下降。当他还是一位自食其力的教授时,他吃 穿不愁,身心健康,受人尊敬;一旦他失去了 教授的职位,则缺衣少食,身心俱损,受人鄙 视。没有人来关心他,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他 以“救救努德尔曼基金会”的名义向社会发出 了求救的呼声,却没收到任何回应。“他不买 值钱货,不买新衣服,不添新家具、家庭用具 和玩具”,并把这种说“不”的经济政策看成 是一根既省钱又能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却仍 然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为了生存,他甚至 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受雇于过去的同事马丁 ·根茨,忍受他们一家对他的侮辱。 生活上既遭遇这样的不幸,精神也必然陷 于同样的境地。没有分文收入的三年,使努德 尔曼开始嫉妒那些好歹能挣到些钱的人,甚至 做出欺骗和投机取巧的事情。他名声扫地,人 见人嫌。在以金钱作为衡量个人价值标准的社 会里,他产生了深深的焦虑和恐惧。 发财的美梦无法实现,努德尔曼常常会产 生被小偷、同性恋者、抢劫犯、杀人凶手突然 袭击的幻觉,因为贫富不均的社会里充满了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