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记 | | | ·作品赏析· | |
·作品赏析· 双城记--·作品赏析·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早在创作《双城记》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对 法国大革命极为关注,反复研读英国历史学家 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和其他学者的有关著 作。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浓厚兴趣发端于对当时 英国潜伏着的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担忧。185 4年底,他说:“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 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 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 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 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 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 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 城记》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 ,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 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 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 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 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从这个目的出发,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 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 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 的苦难。作品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 | 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 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这种反抗是正义 的。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 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然而, 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即反对 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反抗暴 政的暴力。在狄更斯笔下,整个革命被描写成 一场毁灭一切的巨大灾难,它无情地惩罚罪恶 的贵族阶级,也盲目地杀害无辜的人们。 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以厄弗 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 一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 鞭挞的对象。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 。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形象是被扭曲的。例 如得伐石的妻子狄安娜,她出生于被侮辱、被 迫害的农家,对封建贵族怀着深仇大恨,作者 深切地同情她的悲惨遭遇,革命爆发前后很赞 赏她坚强的性格、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组织领 导能力;但当革命进一步深入时,就笔锋一转 ,把她贬斥为一个冷酷、凶狠、狭隘的复仇者 。尤其是当她到医生住所搜捕路茜和小路茜时 ,更被表现为嗜血成性的狂人。最后,作者让 她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明确地表示了否定的 态度。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 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