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传 | | | 序 | |
序 王新民>>庄子传 序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 0—前256年),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 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转折 时期,是各种政治主张、哲学观点、学术思想 异常活跃的时期,形成了儒、道、法、墨、名 、兵等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 ,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 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 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 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 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 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 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 书十余万言。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 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 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 ·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 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 | 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 (《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 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 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 就是返朴归真。 总之,他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 返朴归真。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 、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 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 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 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 ,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 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 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 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 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 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 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 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具有石破天惊、振 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屈原的离骚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