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莽 | | | 关于《王莽》 | |
关于《王莽》 王莽这个人物,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争 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我之所以选择了他作为我 的作品的主人公,其实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争议人物,没有不可逾越的框框,可以留给作 者一片辽阔天地去驰骋发挥,写作的自由相对 也就大一些。 但王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作为“ 篡汉的奸臣”而存在的。这一点,对我的创作 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困难。弄不好,读者便 会以为我要为这个千古大奸做什么翻案工作, 这可真有点“大逆不道”咧! 其实我并无意为王莽翻案,我只不过想写 出一个真实的王莽,实际情况他的一生,写他 一生中复杂的变化过程。至于是不是能够达到 这个目的,我说了不算,还要看读者的意思, 看他们在阅读了这部《王莽》之后到底会产生 什么样的感受。 宗旨既是,下来的工作其实也并不轻而易 举。这部书我写了六十余万字,用了大约一年 的时间。当我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 简直累垮了,那一段时间,我连再看一眼稿子 的勇气都没有了。 王莽的一生是个悲剧。我写王莽也是一个 悲剧——从付出的劳动看。正因为如此,在拟 | 定写作大纲的那一刻起,我便决定,在写法上 一定要采用轻松的路子,幽默一点。诙谐一点 ,历史太沉重了,我不愿意我的读者用沉重的 心情去回顾这一段沉重的历史。 而实际上,悲剧人物的王莽,其一生又的 确蕴含着强烈的喜剧甚至是闹剧的成分。这一 点,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 所以说,我认为,现在的这种写法,对于王莽 来说应该是合适的。 在语言方面,我倾向于使用现代语言甚至 于大量地使用口语。这是因为,考虑到读者在 接受能力上可能对文言文有所不足,而两千年 前的书面语,大概只有专家才能轻松地理解。 至于口语,乃至口语中的一些地方方言的使用 ,则是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书中的主要人物 ,大都生活在长安,因此我借用(移植)了北 京方言,当作他们的日常用语,因为我觉得, 陕西方言的接受面比京味语言要窄一些。而且 ,对于西汉末年的官僚们来说,让他们撇一嘴 京腔,似乎更符合他们的身份,可以让人想起 同样处于王朝崩溃前夕的那些八旗人物。 在某些地方,我还使用了一些现代生活中 才有的语词和事物,如“肯德基”、“扎啤” 等,这也是出于“幽默”的考虑。 书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是有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