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 | 1 | |
1 本书作者卡尔·邓尼茨为前纳粹德国海军 元帅。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 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 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 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月,在纽伦堡 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 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1935年邓 尼茨受命改建德国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邓尼茨用潜艇战封锁英国的大西洋航 道,击毁英国大量船舰,使英国的海上运输生 命线遭受严重威胁。在海战中,邓尼茨根据德 国的军事实力和地理形势,研究了敌方的特点 ,逐步形成了以潜艇战为核心的德国海军战略 战术,在德国对英国的海上作战中曾经起过重 要的作用。 本书是邓尼茨对法国记者提出的四十个问 题的答复,其内容主要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德国海军战略的回顾与总结,其中提供的有关 材料可作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参考。作 者以其亲身经历强调在现代战争中制海权的重 要性,认为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着最后的决 定性作用,这对我们今天分析苏美争夺海洋霸 | 权的实质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德国统一、欧 洲联合等问题,作者也表示了若干见解。 本书作者是纳粹德国的主要军事头目之一 ,其政治立场是反动的,对共产主义和斯大林 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极为仇视,鼓吹康德唯心 主义的“绝对命令”原则,宣扬军人只须履行 职责而不必过问政治,历史是由少数“伟人” 的意志和性格所支配的,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武 器等谬论。有些内容全属作者自我吹嘘,洗刷 罪行,为法西斯军队和纳粹德国歌功颂德,涂 脂抹粉。 本书中出现的若干地名,都是旧名,我们 仍照旧名译出。 本书由上海外国语学院德法语系德语组七 二级工农兵学员和教师集体译校。译文有错误 和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1976年3月 1910年,我们进帝国海军当海军预备 军官时就受到康德原则“绝对命令”①的思想 教育,按照这位德国哲学家的基本原则,最高 的道德准则就是履行职责。 ①“绝对命令”是康德(1724-18 04)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伦理原则,这一原则 要求全体国民绝对地服从剥削者的国家而不容 许有任何抗拒的权利。——译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