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大帝 | | | 第一章 | |
第一章 千里奔丧,白盔白甲,搬出先皇遗命,不 准藩王回京吊唁。杀鸡不用牛刀,杀牛却必须 用牛刀。元朝有一个怪僧刘秉忠,辅佐忽必烈 成就了霸业。朱棣身边也出了个怪僧道衍,他 要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 大明王朝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炎炎烈日 ,酷热难当,长江以北正是麦收季节,一眼望 去,莽莽苍苍的江淮平原,滚荡着波状氤氲气 浪,田畴黄绿相间,在这略显单调的色彩中间 ,突现了一道瀑布般的潮流,那是夹带着烟尘 滚滚而来的一支白盔白甲的队伍,旗旄和战马 也是纯素的,最前面的飘着白旄的大旗上大书 着“羽翼皇朝燕王”字样。 这支上上下下都一律孝服的奔丧队伍从燕 王朱棣的就藩地北方重镇北平,一路奔突飞驰 而来。 燕王朱棣四十岁刚出头,方面阔口,长髯 及胸,他为了保护他那称得上美髯的飘洒长须 ,也学三国时的关云长,用一个黑纱绣囊盛裹 起来,他星目剑眉,显得气概不凡。他的身后 是三个儿子:体胖仁柔的世子朱高炽,透露着 憨厚和懦弱气质,刚烈不羁的老二朱高煦就不 同了,长得膀大腰圆、天生的武夫鲁莽派头, 英武干练的朱高燧身材瘦小,却显得有城府。 | 最引人注目的是骑在一头黑驴身上的丑和 尚,他身披黄袈裟,头戴毘卢帽,白眉白须, 鼻孔朝天,两耳向前罩,虽丑陋,看上去颇有 点仙风道骨的模样,他就是帮助朱棣运筹帷幄 的道衍法师,俗名姚广孝。他跟随朱棣多年了 ,那还是朱棣生母马皇后薨逝的时候,朱元璋 为了让分封在外的儿子们四时尽孝,为母后超 度亡灵,特地召来一批得道高僧待选,以备随 侍各藩王。初时,朱元璋对道衍并无好印象, 道衍长得不单是丑,更确切地说是有点怪,两 只耳朵大得出奇,像两个猪耳朵,眼睛小,而 且离得很远,鼻子扁平且露孔。看遍王子们, 道衍一眼看中了朱棣,他跟燕王一拍即合,本 来落选的道衍便被钦点随燕王去了北平。从此 他们主仆、僧俗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的 默契关系,朱棣大事小情都与他商量。 稍后是两辆半卷帘子的驷马高车,被一群 宫女、太监簇拥着,那是燕王妃徐氏和她妹妹 徐妙锦的轿舆。 这支全副武装的奔丧队伍隆隆滚过淮河左 岸的黄土路,卷起冲天烟尘,引得淮河上的船 户和田里割麦农夫们驻足瞩目,他们都在窃窃 私语,出了什么事?怎么是白盔白甲? 有人知道朝廷出了大事,没听说吗?洪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