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家长 | | | 第一章 | |
第一章 第一章 有人将高三称为人生的“炼狱”。其实, 对于高三家长来说,没有谁能置身在这个“炼 狱”之外,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串笑声、 每一声叹息都紧牵着他们的心,每一位陪孩子 走过高三的家长,都无异于走过一回“炼狱” ,其间的百般滋味只有自己才能知晓。 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考家长。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志愿;如何选择学校里五花 八门的专业;如何内紧外松,所有的压力自己 扛;如何为孩子制作可口的饭菜,让孩子有一 个好胃口,以保持良好的体力;如何帮助孩子 克服考前的焦虑、考后的不安;如何帮助孩子 面对失败的打击,重新站立起来,都成了考验 家长的一道道关口。 在这里我记录了一批刚刚走过高三的家长 们,他们如履薄冰的心路历程,他们有喜有忧 的成败得失,还有他们饱含血泪的真情忠告。 这些用昂贵代价换取的经验教训无疑是一笔宝 贵的财富,它将会给正在或即将要做高三家长 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一、高考大“移民” 太阳白晃晃的,烤得人七窍生烟,周建设 吃力地踩着自行车,汗水像蚯蚓一样爬了一脸 | 。 儿子今天上午的考试一直揪着他的心,考 得好,儿子就能留在这所北京市的重点中学, 如果考得不好……他不愿想下去。 儿子借读的这所中学是一所很有名的重点 中学,当初为了能让儿子进这所中学借读,他 没少求人。进去后才发现,在这所学校借读的 学生有近百人,有本市的,也有外地的,这些 学生的学籍都不在本校,高考时,外地学生必 须回自己户口所在地考试。 周建设的儿子小铉与这些学生的情况不尽 相同,他有北京市户口,是刚刚才办下来的, 但他的学籍在山东,他一直生活在那里,先是 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后来爸爸妈妈来北京了, 他就和姥姥姥爷在一起。他对爸爸妈妈的记忆 几乎都是10岁以前的。 1995年,在山东某商业银行业务处任 处长的周建设被借调到北京总行。 第二年,妻子也辞职到了北京,并在一家 企业找了一份临时工。妻子来后,他们租了一 间房子,有了一个临时的家。也是在这时,周 建设动了想调进北京的念头。不是为自己而是 为儿子。 虽然借调到北京,但在北京落户,周建设 倒真没想过,分行的两位副行长在一两年内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