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郎心不对妾意 |  |  | 缘起 |  | 
| 缘起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吹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望江南》
 历史长河悠悠,总是夺了焉支又失了焉支
 ,于是,改朝换代的事每过这么几百年,总要
 经历一次。这一年,洪武帝朱元璋驱逐了蒙古
 皇帝,中原大地再次成为汉家天下。
 在时光的长河里,再英武的人也无法与岁
 月匹敌。秦始皇如此,汉武帝如此一代天骄成
 吉思汗亦如此。
 洪武三十一年,洪武帝朱元璋亦同样敌不
 过死神的召唤,少年天子朱允炆匆匆即位。不
 久,燕王朱棣──建文帝的亲叔叔起兵造反。
 此后历经了数年战乱,天子之位终于落在
 朱棣的囊中。
 这一年正是建文四年。
 于是,史书上便有了“孝孺舍身全节,成
 祖一诛十族”之说。
 于是,永乐元年的宁海,一场血腥的浩劫
 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 第一章 原罪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自永乐帝夺得天下之后,朝中最关心的莫
 过于立太子之事了。
 永乐帝的四子中,燕南平是庶出,不具有
 继承大统资格,其余三子,以老二朱高煦最有
 本领。姑且不论朱高煦的相貌奇威,善骑射,
 智慧善战,单就他多次救驾于危难之际,当今
 天下,应可说有他一半的功劳在内。
 洪武帝在世时就有立长子的规矩,故世子
 朱高炽虽然能力不如次子朱高煦,可朝中仍有
 不少大臣赞成立他为太子。
 至于那老三朱高燧,虽然军功比不上朱高
 煦,伪善比不过朱高炽,身边却也有一班谋士
 策画着想将他拱上太子之宝座。
 永乐元年,太子之位仍然虚悬。
 朝廷局势诡异,满朝文武官员无不睁大眼
 睛,在三正皇子之中寻找他们未来的靠山。
 ☆☆☆
 在高阳王府的花厅内,主宾对坐,气氛凝
 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