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身 | | | 代序 | |
代序 林明 作为当今欧美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迈 克尔·克莱顿的每部新作均保持了相当的水准 。我们很难把他的作品纳入到某种类型当中去 (如通常所说的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读 他的小说,扑面而来的是美国文化汪洋恣肆、 兼收并蓄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他 的小说与科学联姻,大量引用有关物理学的、 医学的、遗传学的、天文学的科学知识,而且 杂糅了各类小说的品种优势,提炼出他的小说 特有的那种神奇、大胆的想象风格,尖锐、透 彻的思维路线,开阔、宏大的叙事手法和简洁 、有力的语言特色。他走的是流行与通俗的路 线,却又能跳出通俗,在高科技想象领域沉淀 下一些有关人类、科学、未来等问题的思考, 在触及现实题材时多能透过人物、事件的表象 ,去摇撼美国社会中一些似乎是不可动摇的制 度与准则,具有严肃的现实批判精神。他的新 作《机身》沿袭了后一种风格路线,把一次简 单的飞行事故调查充实并升格为一次权力的较 量,一次危机四伏的冒险,一次对美国制度荒 谬可笑一面的暴光。当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 驾轻就熟的写作技巧,比如悬念的运用与紧张 气氛的营造,这至少能使读者始终保持强大的 | 心理张力,从而带来巨大的阅读快感。 紧张、惊险、刺激是《机身》带给人的突 出的阅读感受,这首先得力于小说采用的“层 层剥笋”式的展开方式,即首先设置一次事故 ,然后抓住读者欲知其详、欲知其究竟的心理 ,展开充分的延宕手法,把简单事件复杂化, 把浅表情况隐蔽化,造成无法解释无法判定的 局面,再施展抽丝剥茧、去皮吐核的高明技巧 ,抛给读者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这是克莱顿 的典型风格。《机身》所设置的事故是:诺顿 飞机公司的一架N—22型飞机在飞往洛杉矶 的途中发生严重的俯仰振荡,造成机上两人死 亡,多人受伤。这次事故从一开始便笼罩着扑 朔迷离的色彩:机长报告说遇到了湍流,但附 近航线的飞机都未遇到,况且仅仅是湍流,不 足以造成飞机如此大的振荡;乘务员透露说, 机长认为问题是非指令性前缘缝翼展开,但他 为何不对乘客发出警告?又为何愚蠢地同自动 驾驶仪争夺驾驶权?这一切均不像张约翰这样 一个优秀飞行员所干的事;太平洋航空公司方 面又在竭力阻挠机长同诺顿飞机公司调查人员 见面。一次事故被诸多疑团封锁着,有了类似 于案件的色彩,由飞机公司总经理马德和质保 部凯西为主组成的调查班子,在某种程度上充 当了警察的角色,这也使得小说更为好看。小 |
|